說到鹿邑,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,就算是河南人也未必聽說過。但是,提到老子李耳,大家應該都很熟悉。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陽,或曰諡伯陽,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詳,出生於春秋時期陳國 ,籍貫也多有爭議。中國古代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文學家和史學家,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,與莊子並稱"老莊"。後被道教尊為始祖,稱"太上老君"。在唐朝,被追認為李姓始祖。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。
而鹿邑就是老子故裏,鹿邑縣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,但城裏流傳著鹿邑被老子庇佑的傳聞,所以鹿邑縣沒有發生過什麽大災大難。
鹿邑身處平原地帶,方圓百裏沒有山,而傳說在鹿邑以前是有山的。傳說在遠古時期,賴鄉溝老子住的村子前有一座大山,山峰陡峭,仰麵不見太陽,人稱它"隱陽山"。荒山亂石,雜草叢生,交通極為不便,人們缺吃少穿,百姓苦不堪言。為把大山變為桑田,老子燒煉礦石七天七夜成了鐵,又將鐵燒煉七七四十九天,煉出了一根閃閃發光的鐵鞭。他舉起鐵鞭向大山連抽三下,道道金光奪目耀眼,隨著"轟隆隆"的響聲,大山拔地而起隨風飛向遠方,頃刻間這裏的大地變成了一馬平川,歡呼雀躍的賴鄉溝人從此安居樂業,過上了幸福生活。人們說,由於當時老子趕山用力過猛,將鐵鞭震斷,前段迸落在老君台上,後段老子隨手扔在了太清宮。
而關於老子的傳說也是數不勝數,而流傳最廣的就是老君台的13枚炸彈沒有爆炸的事情。
在抗戰時期,日本鬼子打到了鹿邑縣老君台,日本人以為老君台是個炮樓,就放炸彈準備炸掉,但是連放13枚炸彈就沒有爆炸,日本人害怕之際,連忙撤退。然而這幾枚炸彈一直都在老君台裏,有的卡在樹上,有的在牆上,知道20世紀初,為了安全起見,縣政府才把這幾枚炸彈取了下來。老百姓都說這是老君也保佑。
事實上鹿邑縣確實沒有發生過重大災情,其實是地方政府治理的比較好,但老百姓還是比較願意相信是老君的保佑!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